同年12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規定:對利用風力生產的電力,實現的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對銷售自產的綜合利用生物柴油,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
在中央政府行政性文件通知的要求下,在地方政府層面,針對新能源產業的各種稅費和財政補貼政策也紛紛出臺,幾乎每個省都成立了新能源產業專項基金,對科研、設備招標、應用項目上進行財政補貼。“與中央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的直接補貼相比,地方的專項基金屬于間接補貼,額度也很大。”李勝茂說。
“與美國主要通過稅收環節的扶持相比,中國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更大,而與財政資金扶持相比,銀行的貸款貼息的扶持力度更大,大型企業、大型項目的上馬,都是借助了銀行的貸款貼息。”李勝茂指出。
很難統計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具體補貼數額。“目前國家財政每年需要為光伏發電補貼70多億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光伏專家王斯成曾表示。而看起來,針對新能源產業的財政補貼仍然在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
2010年8月3日由工信部牽頭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草案曝光,根據該草案,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拿出超過1000億元的資金投入該領域。
而此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梁志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即將出臺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所涉及的累積直接增加投資額為5萬億元。5萬億元的總盤子包括國家投資以及受其拉動的商業化社會投資。
爭議
政府對于新能源的財政補貼,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產品初期制造成本過高,單純依靠企業難以自主消化成本問題,另一方面則在于在終端市場,新能源的推廣仍然面臨著一系列的瓶頸。
以光伏發電為例,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介紹,目前光伏裝機投資成本每千瓦約1.8萬元左右,而常規火電的投資成本約每千瓦3000~4000元,光伏電價是常規火電電價的三倍以上,光伏規模化發展的最大障礙還是成本太高。
“從目前財政補貼的重點來看,風電由于技術和產業化相對比較成熟,企業的成本差距越來越小,因此財政補貼的力度將有所調整,電價屬于間接補貼,其他補貼逐漸減弱;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財政補貼重點是裝機和市場推廣,對制造業環節的補貼也將會逐漸減少;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仍然是最大的難題,因此在技術研發上的補貼仍然是很重要的環節。“與美國通過立法的形式對新能源產業進行扶持不同,中國目前的扶持政策更多體現在部門文件的制定上,很多樣化。”李勝茂說。
除了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也是一項間接補貼,2008年9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關于執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企業自2008年1月1日起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中所列資源為主要原材料,生產《目錄》內符合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當年收入總額。
同年12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關于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規定:對利用風力生產的電力,實現的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50%的政策。對銷售自產的綜合利用生物柴油,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
在中央政府行政性文件通知的要求下,在地方政府層面,針對新能源產業的各種稅費和財政補貼政策也紛紛出臺,幾乎每個省都成立了新能源產業專項基金,對科研、設備招標、應用項目上進行財政補貼。“與中央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的直接補貼相比,地方的專項基金屬于間接補貼,額度也很大。”李勝茂說。
“與美國主要通過稅收環節的扶持相比,中國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更大,而與財政資金扶持相比,銀行的貸款貼息的扶持力度更大,大型企業、大型項目的上馬,都是借助了銀行的貸款貼息。”李勝茂指出。
很難統計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具體補貼數額。“目前國家財政每年需要為光伏發電補貼70多億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光伏專家王斯成曾表示。而看起來,針對新能源產業的財政補貼仍然在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