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技術進步不斷降低成本
隨著風能大會各分論壇的舉行,記者發現,成本和補貼已成了風電項目建設、運維和投資環節都繞不過去的兩個主題。
“下一步重點工作就是要通過市場競爭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實現風電開發成本進一步大幅下降。”李鵬在會議現場表示,“十三五”期間風電產業有必要在幾方面做些調整:首先在補貼資金不能夠無限量增長的前提下,設計更加有效和市場化的補貼政策,確保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不斷促進風電產業的技術進步,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充分激發各市場活力,包括進一步完善宏觀管理政策體系等。
“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創造一個更大的蛋糕,就必須不斷地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成本,使風電逐步減少對補貼的依賴,只有到了不需要補貼的時候,我國風電產業才會擺脫它的枷鎖,迎來新的蓬勃發展契機。”李鵬說。
與行業中大多數人將焦點集中在“十三五”期間風電發展目標不同,國家能源局在制定規劃時還將統籌考慮增量和存量的問題。李鵬指出,目前,我國風電的裝機已經突破1億千瓦,存量總數已經不小。因此,“十三五”期間除了保證每年穩定的增量,以保持行業持續發展外,如何管好已經建成的項目,不斷提高行業技術水平,確保風電的有效利用,同時在充分總結已有項目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增量項目的技術要求,推動行業持續高水平的發展,也是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
“大力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和緊迫。”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在風能大會上總結道,在我國未來風電的發展當中,能源互聯網將起到有益的“催化”作用,而海上風電與低風速風電開發,則為下一步我國風電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間。電力體制改革的力量,也將從另一方面支持我國完成未來的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