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
很高興能跟證券界、媒體界的朋友們見面,我叫安平,來自于中信國安盟固利公司。我們的公司地點在北京昌平,是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昌平園。我們這個公司主要的產品是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和動力鋰離子電池,還有就是鋰離子電池的電池組。
我們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是國內第一家生產這種材料的企業,由于我們公司的出現,像日本化學、比利時五礦這些傳統的廠商逐漸的退出了中國市場。我們也是國內第一家涉足于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廠家。我們是國內第一家在發改委的汽車管理目錄上上了管理目錄的,也就是說經過國家發改委認可的電動汽車的電池供應廠商。
客戶我就不多說了,我們的電池材料這方面主要客戶是面對一些電池廠家,像剛才在這個座談會上的毛博士也就是我其中的一位客戶。當然我們的電池涉足了很多的領域,這里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能更關心的是電動汽車這方面。我們是去年參加了奧運會為運動員和媒體記者服務的大巴車,我們是唯一向這個大巴車提供電池的廠家。當然我們也獲得了科技進步二等獎,當時習近平副主席、劉淇書記,也都很關心這個車,多次到這個廠子進行視察,指導。現在這個車在長安街上一直在跑,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坐一坐。
方泉:
我注意到活動的背板是新能源,新能源就是風能發電的機器。石波做得更多的是范圍更廣的新能源。我們最早關心的新能源就是風能發電。所以想請余總把金晶科技的情況介紹一下。我發現現在作您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多,您能不能繼續保持您的優勢,或者有沒有什么獨門優勢,假如說今天開始投資這個企業能不能更放心?
余丹柯:
現在這個風能是比較現實的,成本比較低的,能夠大規模的開展,因為全世界風能儲量是非常高的。中國已經查明的風能產量有10億千瓦。而且在歐洲,在北美都已經證明了大規模的風能應用對于國家來說應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這是最現實的新能源。
金風科技在這個領域已經運作了快20年了,當然最早金風科技管理層人員是作為風電的運營商,我們對于風電是非常熟悉的,然后才開始做生產制造,也是為了要生產出國產風機代替進口。這方面已經做了10年,從99年涉足開始生產,到現在10年的時間,07年占國內市場份額第一。08年是第二。從我們公司上市以后的情況來看,我們對于投資者的承諾已經比較好的兌現,包括盈利模式,風機的轉型。能夠跟國外主流機型抗衡的機種,包括盈利模式,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盈利模式,我們有一個風電廠的運營銷售,已經給我們
帶來了10%以上的更利潤。這方面的成績是非常可喜的。大家也看到整個風能行業處在高度競爭的狀態,國內有超過50家從事整機的制造,有一些資料表明,現在利潤率主要分配在零部件這邊,整機也出現了一些能夠大規模生產整機的企業。包括華瑞、東氣、上海電器,他們都是最近這兩年發展比較快的。
金風科技怎么看這個問題?我們認為行業大規模當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是也都解決了。我們認為風險對于行業來說還是存在的,整個行業處在高速增長的初期,所以說風險是不可低估的。我們認為競爭應該是一個長期性的我們已經做了10年,10年當中有8年都是被國外打壓的。時間上我們已經經過了起伏的過程,對于在競爭情況下我們該采取的一些戰略重點還是有比較深的體會。行業的發展除了靠制造之外,大家想一想一個成熟的行業,火電行業的產業鏈是比較長的,不光是零部件,還有服務,還有運營,投資。我原來在火電行業做過很久,我在GE做過,看看GE的財務報表,他的火電利潤率在哪兒?不在鑄鋼,鑄件,也不在整機制造。他的利潤率在服務上。GE要是賣出一份長期服務合同,毛利率絕對在60%以上。風電還是還沒到這步。我希望大家能夠看到這個競爭是長期性的,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就是從長遠來看,我們既要在產能上保持一定的規模,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住這個行業不斷的升級換代。利潤率我們會認為從整機到服務,到運營會有一個轉移的過程。特別是在中國的情況下,中國的優勢就是做大批量制造的,如果技術上的難題能夠突破,大家都在做,真正的利潤在服務,在投資,包括你的資本運作能力上。這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我認為競爭是長期的。
如果你現在投資金風科技還有什么期望,或者說是有什么目標?我認為我們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很多大家看到的優勢都是制造上的優勢。金風科技在制造方面還是一個后來者,還需要向華瑞、東氣他們多學習。但是對于風電方面的認識,我們有10年運營加10年制造的經驗。在一個風電廠下適用什么風機來匹配這個風電廠的資源這就有很多的學問,你要考慮到風速的情況,同時根據不同類型的風機對于高風速,低風速的優勢也是不一樣的。這方面的經驗我們也是比較多的,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敢大規模的涉及開發。
我們的技術雖然之前是在德國引進的,但是我們已經收購了這家公司,我們有強大的持續開發的能力,我們自己也在獨立的開發3.0機組,而且直趨的發展類型,能夠解決大家在風力行業遇到的問題。比如說齒輪箱的故障,把齒輪箱去掉以后首先減少的就是故障,再就是提高了效率。省掉相應的系統,我的系統一定要比雙配的高得多,這是理論上,實踐中,我們經過德國公司的檢驗,和雙配的相比的確是有處理上的優勢。
現在很多電網不愿意讓風電上,因為風電很多方面沒有達到要求。永磁的機組就有很大的優勢。比如說在吉林通榆的電網出現了低電壓故障以后,所有的風機除了金風科技的以外都停轉了,因為它需要從電網當中獲得電發電。只有金風科技的風機還在運轉,因為我們的是永磁的。這些優勢是從技術上領先的。我們是很有把握的。
我們的綜合整體優勢,包括國際化的程度,我現在已經在海外友研究所,有我們的制造廠,包括以后市場的開發,我們的機組已經通過子公司的生產機組銷往北美。最早在那兒站有立足之地,越能夠打開大量的市場。針對這些優勢,下一步戰略上我們還會做很多的舉動,作為投資金風科技的人來說,我們新的戰略布局應該會給股東帶來很高的收益的。能夠在長遠的競爭當中獲得優勢,這是我的看法。
方泉:
感謝余總的坦誠,不回避問題,同時講出了應對問題的辦法策略。
我想問另外兩位老總,也是希望你們坦誠的回答。我們作為外行參與資本市場,我們又不能像巴非特那樣找出中國的吉利、中國的可口可樂。只能面對陌生的高端行業,比如說手機最早是鋰電池,現在是鎳氫電池。我不知道跟你們兩位的行業有沒有差異。
我的問題是假設你們都是做電池的,無論是動力車的還是什么行業的,你們能不能分別用1分鐘時間說出,鋰電池的優勢在什么地方,鎳氫電池的優勢在什么地方。
張立芳:
我們是針對燃料電池的特性做一些研究,對其他電池我們只是一點了解,并不是了解得很透。我們看得更多的是它們的缺點。燃料電池的能量轉化效率比較高,它不是一般理解上的電池的概念。燃料電池實際上是一個電化學的發電機。它是通過在催化劑作用下,在氫氣和氧氣結合的過程當中把電子導出來,形成電流以后發電的這樣一個過程。所以它不是一個蓄電的裝置。之所以叫燃料電池,是從國外翻譯過來的結果。比如在汽車上使用,還是在備用電源上使用,還是在家庭里面用做小型發電站。只要通了氣,外電流有負載就會自動發電,沒有負載的時候就不會發電,也不會耗用氫氣,這方面來說確實有很多的優勢。
蓄電池不管是什么電池,蓄電裝置很多專家都提到了,它的一致性很難做到。做動力電池組的時候,每個單電池一致性不好,確實對整個電池組有影響。所以這種不好的影響就會帶動電池很快的產生一些問題,就會損壞整個電池。這里確實有這個問題。
在電池管理上也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也不太容易做好,在使用過程當中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燃料電池我自己做燃料電池的,我也不是說燃料電池就非常好。現在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燃料電池成本過高,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質、雙極板。這四大材料有兩個都依賴進口,所以成本一直降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