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報告中,長征電氣是這樣描述的——“產品的電器元件均從市場上購買,企業主要完成產品殼體、氣箱部件的加工、密封、充氣、裝配及檢驗。”這與《合作協議》中提到的,長征中壓購買太平洋電力的核心關鍵部件,然后按照對方的圖紙完成自行生產是比較吻合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證 實了《合作協議》的真實性。
但如果是以這種方式生產、銷售充氣柜,長征電氣這個產品的核心技術始終是被太平洋電力牢牢控制,關鍵零部件也是完全依賴對方供應,自己的產量和質量都完全依賴別人,其項目顯然存在經營風險。
記者通過專利檢索查詢了太平洋電力的充氣柜專利情況,結果發現該公司目前擁有的24項專利基本全部都是關于充氣柜的,一些核心的部件、核心的工藝,太平洋電力都進行了周密的專利保護。
在雙方合作友好的前提之下,太平洋電力可能會按質、按量、按期供應核心零部件,一旦長征中壓真正對太平洋電力構成了競爭威脅或者太平洋電力自己的產能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市場銷售時,就有可能出現太平洋電力不能按約供應關鍵部件的問題。
在《項目可行性報告》中,長征電氣設計了如下的應對措施:“鋼板、零配件等,可從國內市場購得,部分可從本省采購,市場供應充足,不受資源限制。”
對此說法,前述專家評價為“外行話”。“太平洋電力的充氣柜從整體到部件都有專利保護,不是說隨便采購一個同類型的零部件就能替代的,很多零部件都是非標準件,市場上根本就采購不到。”
在記者同時拿到的一份太平洋電力在2012年3月(即雙方簽署合作協議前一個月)出具并蓋有公章的《報價單》上,顯示了充氣柜的兩個核心部件——斷路器和三工位開關的供應價格。以長征電氣這次增發項目中的40.5KV-2500A充氣柜為例,該斷路器的供貨價是每臺5萬元,三工位開關的供貨價是每臺2.5萬元,“年購買量超過200臺,價格可以下浮15%”。
然而,在2月7日發布的《項目可行性報告》中,長征電氣將這兩個產品的市場采購價格都定在每臺8000元,只相當于太平洋電力《報價單》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長征電氣如何能將報價5萬元的斷路器以8000元的價格來采購到?
需要指出的是,長征電氣以此采購價為數據基礎,計算出了該中壓充電柜項目在年產4000臺充氣柜時的稅后內部收益率能達到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