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不僅擁有良好的經濟前景,而且,隨其產業化的發展,將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美國學者認為,投資于能源效率和太陽能等技術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大約是石油、天然氣的2倍。在歐洲已經形成了相當數量的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就業人口。據歐盟的估計,當2010年歐洲風力發電達到約4000萬千瓦、光伏發電300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1000萬千瓦和太陽能集熱器1億平方米時,總計可提供約150萬個就業機會,而且這還不包括每年可能有170億歐元商業出口所創造的、額外的潛在35萬個就業機會。由此可見,可再生能源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潛在影響和作用是巨大的。
3、國際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經驗
(1)、發達國家依靠技術上的優勢和產業的大發展占領可再生能源市場。
在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美國、日本、歐洲都是世界上的領先者。這些國家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及領先的科技力量,具備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產業的實力,加上超前發展的意識,致使大多數先進的可再生能源技術都集中在歐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手中,并擁有最大份額的市場。這些國家以科技為前導,吸引產業界參與研制和開發20年后、乃至50年后可以發揮重大作用的關鍵技術,加速這些技術的產業化,形成相應的制造工業基礎體系。換言之,以國家先期投入為引導,喚起企業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占領的技術制高點的戰略眼光和決心。如美國政府始終要求企業要保持其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能力的國際領先地位,先后制定了太陽光伏電池、風力發電裝備和氫能技術發展的路線圖,搶占了大多數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制高點,確保了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日本則利用其電子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產品,其產量已經相當于全球產量的50%以上。英、荷、日、美等國企業基本壟斷了全球的光伏發電產品市場。世界上最優秀的風機制造技術則集中在丹麥、德國、西班牙和美國等幾個國家。丹麥1999年占據了世界上60%的風機市場,他們生產的風機絕大部分用于出口。
(2)、明確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中長期目標,建立起穩定的市場規模,保證投資者的長遠利益。
德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明確提出,利用30年左右的時間,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特別是風力發電技術取代核電技術。這一決策,大大增強了企業界對開發風力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和裝備的信心和步伐,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便迅速建立了裝備制造、安裝和運行維護的產業體系,2002年風力發電裝機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風力發電最為強大的國家。
(3)、政府重視,依靠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各國共同的特點
脫離政府的大力支持,僅靠可再生能源自身能力是無法發展的。世界可再生能源的的發展,無論本著什么目的,政府高瞻遠矚,從政策、法律上給予支持,是可再生能源迅速發展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