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我認為水電是清潔能源里面最有前景的。從氣候變化角度看,大水電建設效果最好。此外,核電、小水電、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很不錯。
但還有一塊我們不能忽略,就是煤炭的清潔利用。有人說,煤炭不是清潔能源,我個人看來,煤炭本身是無罪的,關鍵是怎樣清潔利用,所以,我們關注的不僅是清潔能源,還應有能源的清潔利用。其中,潔凈煤技術是中國未來能源發展需要重視的一個領域,因為在未來幾十年,我國能源消費仍將以煤炭主導。
那么,怎樣清潔利用呢?就是要將煤炭高效地轉化為電力。在發達國家,煤炭90%以上都能轉化為電力,為什么煤炭轉化為電力是清潔的呢?一個是煤炭的污染物排放通過電力工業可以集中有效地控制,使它達到環境要求。目前,我國煤炭轉化為電力的效率已經在不斷提高。
孫黎翔:中國風電如何走自主創新之路
主持人:近幾年,我國風電發展特別快,作為一家以生產風機設備為主的企業,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
孫:我們公司2007年成立,經過3年發展進入全國第四。我覺得,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媒體前段時間報道了風電過剩問題,根據去年11月底統計,目前國內有80多家風電主機制造商,因此競爭非常激烈。從價格來看,一年前每千瓦價格是6000元以上,一年后,已跌倒4500元以下。
企業要在這輪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提高自己內在實力。過去風機技術主要來自國外,現在我們加大了自主研發技術的投入。風機是特殊產品,在野外作業,對產品可靠性的要求高,因此,我們需要把服務做好,保證風機可靠運行,使客戶能夠得到最高的利潤率。
主持人:目前國產風機在國內市場份額中占有多大比例?
孫:這幾年國內企業在國內市場占有方面走得比較快,2004、2005年我們還只有很少的幾家風電設備制造商,當時國外設備占80%以上。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風電制造通過走自主創新之路,到了2009年,國內自主制造的設備已超過85%。
主持人:這幾年風電發展速度超出人們預期,從企業角度,你們覺得國家在配套措施、技術標準方面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
孫:過去風電比例占電網比例是比較小的,現在個別地區比如內蒙古,占到10%以上。目前電網建設和對供電的容納是有一定限額的,前段時間,我們的風機設備通過了低電壓穿越測試,這在國內尚屬首例。電網為什么要求低電壓穿越?電網與風電的接口需要一些技術支持,對風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風電不是一個非常穩定的電源,所以,電網調度、電網建設對風電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