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化”工廠再擴中國市場
盡管,中國風電市場增速放緩已經是不爭的實施,但是很多人仍然相信前途一片大好。
足以佐證的,是日前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稱: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2億、4億和10億千瓦,成為中國的五大電源之一。
“中國依舊是最重要的市場,我們有計劃在中國的西北和西南做更多的投資。”J-P表示。
據了解,目前斯維奇在中國已經建有3個工廠,分別位于六安、杭州和德陽。“這可能還不夠”,J-P解釋,“現在整機廠商選廠址都青睞靠近風場的地方,對于部件商來說也是一樣。”
讓J-P有信心在中國繼續投資的一個原因,是斯維奇頗為崇尚的“模式化工廠”。“我們建工廠都是和一些企業合作,斯維奇自己并不做基建等投資,我們負責質量和生產的控制,并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生產不同的產品。”J-P說。
實際上,斯維奇所有的產品都是在其位于芬蘭的工廠設計和生產樣機。在這個過程中斯維奇會形成一套標準化的采購、生產模式。
“"模式化工廠"至少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斯維奇自己的固定成本投資不至于過大;而且不管在哪里生產,產品都能保證質量的要求。“J-P解釋。
以斯維奇在德陽的工廠為例,這個產能為2000-3000臺發電機的工廠,基建投資都由東方電氣投資,斯維奇在芬蘭設計出樣機后,再把相關的技術復制到中國來。“生產工序都是相同的,每個工裝點、產品元器件的質量控制都是一樣的要求,所以最后的產品和我們在芬蘭生產的產品沒有區別。”J-P表示。
與超導“結姻”未果
今年3月,美國超導公司(AMSC.NSDQ)提出將以1.9億歐元的交易金額收購斯維奇。當時,雙方公司稱,預計交易結束時間為今年8月31日。為了延長兩家公司之前的初步協議,超導還曾在6月29日支付給了斯維奇1420萬歐元。
在北京風能大會期間,超導還和斯維奇搭起了聯合展臺。但最后,兩家公司還是宣布終止早前簽署的收購協議。
“超導和斯維奇都同意終止我們的收購協議,但我們將繼續尋找兩家公司之間的系統效應,期望我們能繼續在動力傳動方面合作,來增加風機的可靠性和降低風電的成本。”超導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Daniel P. McGahn說。
據了解,雙方終止收購協議的原因是,當前不利市場環境達不到收購完成所需的融資條件。而根據收購協議的相關補充條款,斯維奇的股東將保留美國超導于2011年6月29日支付的1420萬歐元的預付款,這筆款項為單方終止協議費用。
對此,J-P則表示,斯維奇是一家獨立的零部件供應商,擁有市場所需的首選技術,目標始終是做可再生能源領域可信賴的合作伙伴。因此斯維奇業務發展的基礎未變,收購的結果也不會影響斯維奇的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