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上述特高壓工程項目已經通過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可研評審,有望于今年內動工建設。
酒泉市能源局向記者提供的信息資料顯示,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思路,酒泉也先后建成了“瓜州—酒泉—蘭州”和“敦煌—魚卡—格爾木”兩條750kV輸變電工程,配套建成運行330千伏升(變)壓站31座(含高鐵牽引變11座),其中專門用于風光電外送任務的330千伏升(變)壓站20座,形成了緊密聯網、跨省遠距離輸送能力較強的電網運行格局。2014年,酒泉外送電量達112.2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68.5%,主要送往青海、華中、山東等地消納。
以山東省為例,由于缺乏水能、天然氣匱乏,煤炭在山東省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高達74%,隨之帶來的環境問題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達到了164萬噸和165萬噸。但另一方面,經濟發展,山東用電負荷增加,國網山東電力調控中心副主任楊明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今年最大負荷缺口將達700萬千瓦,2016年將達1000萬千瓦以上。
一面是新能源的“出口”難,另一方面卻是用電大省的“電荒”危機和環境壓力。
“國家放開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價格,這其實就是電力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破除電網長期的電價壟斷格局。就甘肅風電而言,這一機制的出臺,可以讓風電的送受雙方主體有更大更自由的協商價格空間,屆時甘肅風電的對外輸送消納肯定會更加順暢。”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林伯強也表示,跨省跨區電能交易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和出臺,對于解決棄風限電問題肯定是長期利好。但長期依賴于外送通道消納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甘肅的棄風問題。關鍵還是要讓風電與電網統籌協調發展,同時提升風電電源質量,讓其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和利潤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