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國兩會會議于3月3日召開之前,內地視頻網站突然出現一套名為《穹頂之下》的紀錄片,制片人為央視前主播柴靜,影片主要講述中國的污染及霧霾問題。影片播出后,旋即成為全民熱話,并使投資者憧憬兩會期間或會有環保相關的政策出臺,一眾環保相關股份亦相繼炒起。
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從事環保行業的股份,不少都與潔凈能源有關,例如是太陽能、風能及垃圾發電等,其中近期表現較佳者,是太陽能股份。在太陽能股份中,筆者于2013年11月11日的《板塊拆局》文章中點評過的漢能太陽能 (現易名為漢能薄膜發電(0566)),股價由當時的1.265元,慢慢爬升至滬港通開通前的1.78元。自從滬港通于11月17日開通后,漢能股價便如火箭盤上升,在不足4個月內,由1.77元升至最高9.07元,最大升幅達 4.12倍﹗若由筆者推介時計起,最大回報更達6.17倍﹗
跟據Powerticker大戶盤路數據,在過去兩個多月間,漢能是眾多滬港通股份之中,錄得最大資金凈流入的股份,涉及資金近4億元,占期內總成交約6.6%。時至今日,漢能薄膜發電仍為太陽能板塊的首選,原因是其邊際利潤偏高,達63.18%;股東回報率(ROE)亦達15.15%,屬業內偏高水平。
漢能薄膜發電早前更發出盈喜,預期截至2014年12月底止年度純利按年增加約55%,主要由于收入按年大幅增加;特別是非關聯交易產生的下游業務收入期內得重大突破,占集團去年總收入約35%以上,按年錄得大幅增長,以及期內出售旗下五個光伏電站項目錄得顯著收益。在盈喜的支持下,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亦屢創新高,但估值亦去到極高水平,并應抱持「港股當A股炒」的心態去操作,注意風險﹗
不過,要數ROE最高的,其實并非漢能薄膜發電,而是興業太陽能(0750),其ROE達23.1%。然而,興業太陽能的高ROE,主要是靠高達2.3倍的負債比率支持;另方面,興業太陽能的邊際利潤只有11.8%,未算吸引。
當然,業內更多公司是錄得虧損,但在《穹頂之下》概念下,太陽能板塊曾出現禾雀亂飛的情況。對短線投資者而言,乘著趨勢去操作,著實無可厚非;但中長線而言,則應當把基本面納入考慮因素。
另一方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發展發展風電,惟相關股份暫時未見異動。若以ROE角度去看,龍源電力(0916)、華能新能源(0958)及華電福斯(0816)的ROE分別為7.8%、6.6%及14.3%,皆是可留意之選。三者之中,以又華能新能源的邊際利潤最高,達15.3%。相信待市場焦點轉至風電時,她們都大有機會追落后,值得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