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濱海項目:應變經驗缺乏
江蘇濱海海上風電場30萬千瓦風電特許權項目位于濱海縣廢黃河口至扁擔港口之間的近海海域,中心位置離海岸線直線距離約21千米,規劃海域面積約150平方千米。工程擬安裝100臺單機容量3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均采用華銳風電研發生產的3兆瓦風電機組。預計工程建設總工期約為36個月,工程靜態總投資約50.2億元,工程動態總投資約52.4億元。2013年8月15日,獲得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準批復。
濱海項目風電機組基礎施工選擇三樁導管架結構,風電機組運輸安裝采用改進整體吊裝方案。濱海特許權項目的海洋地質情況差,表面淤泥及淤積質黏土較厚,與國外已建成的海上風電地質情況相比差異較大,海上風電機組基礎結構施工難以完全套用國外成型的單樁結構。而且該項目所處海域的海洋表面承載力差,風電機組吊裝無法完全采用國外成熟的分體吊裝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220千伏海上升壓站的設計安裝在國內尚屬于首次,大唐新能源通過與國外有經驗的海上升壓站設備廠家的交流探討,擬對該項目的海上升壓站實施整體吊裝,在陸地完成鋼結構和所有部件安裝調整。而海底電纜的施工還需要對國內現有船舶設備進行改造更新。“此外,我們也正在對海上防腐、消防冷卻等進行技術論證。”該項目負責人補充說。
然而,這看似順利的進展也遇到了難題,該項目面臨著海域使用面積減小的尷尬。根據濱海特許權項目海域使用評審意見,原計劃安裝100臺風電機組的用海面積縮小了1/3,造成單機可利用率降低,也大大影響了風電的發電量和安全運行。大唐新能源眼下急需在用海面積縮小的情況下確保項目的收益率。
幻想中的“千億蛋糕”
海上風電在全國風電總量中所占的地位是怎樣的呢?從總的規模來說,2013年底全國風電裝機總量是7716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是38.9萬千瓦,海上風電占全國總容量的千分之五。從發電量來說,海上風電的發電量在全國占比也只能比千分之五多一點。因此從比例上來看,純粹從規模上來說海上風電的貢獻是比較小的,但是從產業來講,海上風電設備的單機容量基本上是3MW、4MW、5MW、6MW等大容量的水平,代表了當今風電機組制造業的最前沿。從勘察、安裝、運行等方面來說也是當今風電行業發展水平的最前沿,在產業鏈中確實屬于起步階段。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理事長楊校生表示:“海上風電原來制定“十二五”目標的時候還是比較樂觀的,當時陸上風電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十二五完成萬千瓦海上風電,好像問題不大。但是海上風電開發比陸上難度要大的多,比預計的難。首先設備上存在問題,國產海上風電機組的實試驗時間不夠,規模安裝運行存在風險,進口設備價格又太高。其次海上風電工程上相關的經驗不多,我國海岸線全長超過3.2萬公里公里,近海水下地形、地質類型較多,海底情況復雜多變,海上風電工程造價可能相差很大,需要一個摸索和優化過程。再就是我國海上風力資源的研究分析和海上臺風、浮冰等氣象災害的應對方法還不完善,另外從經濟上來說上網電價遲遲沒有確定,也為海上風電建設推進增加了不確定性。因此,海上風電發展目前還在起步初期,各方還是持謹慎態度的,觀望氣氛濃厚,發展速度比預想的慢。,目前看來,十二五期間要達到既定規劃目標是很困難的。”
目前有一種說法,海上風電即將開啟千億市場,這個算法是按照5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每千瓦兩萬元的成本計算,得到1000億的數據。但是這個千億蛋糕是否能夠按照人們的設想順利的實現,恐怕沒那么簡單。實際上,從目前的行業發展現狀來看,雖然規劃目標是2015年達到5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裝機,但是目前的進度遠到不到。海上風電的“千億蛋糕”只是理論上存在,真正能夠拿下這個市場,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