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被明確為“主送風電,火電調峰”。
“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最早是為火電建設的,但隨著國家能源發展思路的調整,如今變成主送新能源,而火電則主要起到調峰的作用。”參與哈密風電基地二期可研報告編制的專家透露,基于節能減排政策和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加,國家大力支持風電產業發展,利用跨區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將清潔能源與火電打捆外送,對確保清潔能源的充分消納和電量的穩定可靠外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疆地區風能資源豐富,哈密地區煤炭、風能、太陽能等資源豐富,已成為國家級重要能源基地。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2008年5月,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托,該院承擔新疆哈密地區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設計工作,同年10月,通過專家組審查,哈密風電基地總裝機規模被確定為1080萬千瓦。
新能源消納新途徑
“哈密風電基地是國家規劃的重要風電基地,也是我國首個利用跨區特高壓輸電通道開展風電消納的示范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對探索新的風電消納利用方式、加快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新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處處長肖仁俊介紹,多種能源打捆利用跨區輸電通道送出的開發模式已經成為下一步我國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范圍的主要途徑之一。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相關單位在參照哈密風電基地開發經驗的基礎上,已經啟動甘肅酒泉、寧夏等數個風電基地的風、光、火打捆外送課題研究工作,哈密風電基地示范項目必將助推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發展。
近幾年,受國家節能減排等政策推動,風電等新能源發展迅猛。目前,全國風電裝機已近7000萬千瓦,但受電網建設及風、光電出力特性影響,全國各區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棄風棄光現象。而且,大量的風、光資源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西北三個地區,受當地負荷限制,更加劇了上網的困難,為破解這一難題,跨區遠距離送電成為下一步風、光電發展的方向之一。哈密風電基地二期項目正是按照這一思路,向前推進的。肖仁俊還介紹,除了在探索風電消納方式方面重要的示范意義外,該項目對整個新疆社會經濟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他說,對新疆新能源產業鏈的形成將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還將促進哈密當地的就業,造福當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