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發展熱電聯產。合理確定城鎮和工業集中供熱方式,堅持“以熱定電”,科學制定熱電聯產規劃。優先對城市周邊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純凝燃煤發電機組實施供熱改造,鼓勵中小型城市和熱負荷集中的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建設背壓式熱電機組,推動符合人口規模等條件并具備集中供熱基礎的大中型城市布局建設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熱電聯產機組,重點支持具有較強經濟承受能力的大中城市和熱電(冷)負荷中心區域建設燃氣熱電(冷)聯產機組。鼓勵因地制宜采用大型超低排放燃煤或燃氣鍋爐、可再生能源供熱等方式,滿足居民和工業企業用熱需要。推進供熱管網與熱源同步建設、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熱電聯產供熱能力,對集中供熱范圍內的分散燃煤小鍋爐實施替代和限期淘汰。
3.完善各級輸電網架。按照國家規劃,積極論證推進入豫新通道和跨區域電網互聯工程建設,構建多方向、多途徑省間調劑電力通道,提升哈密—鄭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壓工程安全可靠輸電水平。完善省級500千伏主網架,形成以鄭州國際商都為中心的“鼎”字型骨干網架,提升省內區域電網互供能力,增強對末端電網的支撐,實現500千伏變電站覆蓋所有市,擁有2座及以上500千伏變電站的市達到15個。優化市域220千伏主干網架和運行分區,簡化電網結構,實現220千伏變電站覆蓋所有縣(市)。
4.改造提升城鄉配電網。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要,堅持技術標準統一、差異化規劃和全壽命周期理念,加快110千伏及以下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滿足用電需求,促進智能互聯,全面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大幅縮小城鄉供電服務差距。優化城鎮配電網網架結構,著力解決城鎮地區高壓配電網單線單變供電安全問題,加快中心城市(區)變電站及廊道落實,加強中壓線路站間聯絡,規范住宅小區配電網建設改造。在有條件的區域,結合市政建設,有序推進電力電纜通道建設,鼓勵將配電網電力電纜納入綜合管廊。加快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重點推進中心村(小城鎮)電網改造升級和農田機井通電,加大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投入力度,基本實現農村地區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全覆蓋。
5.推進電網智能化發展。加快電力骨干和中低壓通信網、智能變電站、配電自動化等建設,推廣輸變電設備在線監測和智能巡檢技術,推進智能電表和用電信息采集全覆蓋。推動儲能技術突破和規模化應用,開展主動配電網、微電網建設示范,鼓勵應用分布式多能源互補、發電功率預測等方式,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廣泛接入要求。
6.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頂層設計,堅持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協同發展,重點圍繞居民用戶居住地、工作地、目的地停車場和公共交通服務布局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加大市場開放力度,以車帶網、以網促車,構建車樁相隨、適度超前、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在全省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以及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產業體系,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充電服務企業。
(四)堅持創新驅動,提升能源裝備行業水平
1.加強能源創新能力建設。以提高能源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通過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重大技術裝備和示范工程項目,優化配置能源科技資源,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能源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鼓勵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能源領域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外優勢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技術創新能力。